南京禄口机场从T1到卫星厅:数据背后的未来蓝图
2025年1月23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第四跑道投入运行,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第二跑道投入运行,还有武汉天河国际机场第三跑道投入运行。在2025的开端,全国各大机场都迎来了“全新升级“。那我们身边的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将会遇见什么新的转变?让我们跟随南京市交通部这份2024年12月发布的”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来看看十年后的禄口机场吧!
这篇文章,我们从数据的角度来深度解读一下其中关于禄口机场未来发展规划的部分,也来分析一下禄口机场的现状。距离这份文件的发布已逝去了两个月的时间,相信我们大家已经或多或少了解了其中的内容,小编也就不过多赘述。
虽然南京禄口机场时常被调侃为“最没面子的4F机场“,但事实上禄口机场的定位是”中国大型枢纽机场、航空货物运输和快件中心“。因此早在2008年,国家民航局和南京市政府便批准了禄口机场总体规划,预计在2040年建成四个航站楼和四条跑道,同时要利用机场的枢纽作用,带动周边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规划则是结合前15年的发展,对这一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和优化。
首先,我们来看看有关机场基本的建设的部分。来自中国民用航空局的数据统计显示[1](如下图),2023年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旅客吞吐量为27340469人次(位列全国第13名),相较于2022年同期增长了125.2%。(2024年的数据官方暂未公布)从此我们大家可以看出,禄口机场不仅从疫情的影响下“满血复活“,旅客数量更是成倍增长。禄口机场的T1(扩建后)和T2航站楼在规划时设计的年吞吐量分别为4000万人次和1800万人次。这个量级的航站楼服务现在这个体量的旅客看来还绰绰有余,但是以每年大于100%的上涨的速度,禄口马上要进入超负荷运转阶段了(参考长期处在超负荷运转的广州白云机场)。并且,规划中指出,这两个航站楼的服务效率品质有待提升。这对机场的服务和准点率这类的数据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根据最近发布的计划,禄口国际机场三期工程将会在2026年启动,包括第三跑道,T3航站楼,南货运区,综合交通枢纽以及其他附属设施,预计在2031年完工并投入运行。让我们期待一下6年后禄口国际机场如何焕然一新~
(由于官方没有放出有关南京机场三期新的规划方案,这张规划图是小编分析时仅有的参考,可能有些过时,但为了内容的客观性还是只选用官方资料比较好)
我们可以借鉴国内现如今拥有3号航站楼的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一集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正在建设T3航站楼的机场有: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有卫星厅),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以及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比起北京、深圳这类超大型一线城市,南京和长沙、西安的城市规模更加类似,在2023年的机场吞吐量排名上也更接近。不过,根据民用运输机场的分布图来看,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与禄口机场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前二者都是该地区仅有的4F级别机场,而南京不得不面临上海虹桥、上海浦东以及杭州萧山机场带来的压力。其中,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是华东地区国际航线的主要基地,东航由南京飞往墨尔本的航线甚至也包括了一段禄口机场到浦东机场的调机航线。相信很多南京本地的读者在乘坐国际航线的时候会选择乘坐高铁前往浦东转机。因此,小编认为开拓自己的国际航线是禄口机场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规划中也重点提出了这一目标,指出要提升国际客运航线]
与现在“冷冷清清”的禄口机场T2国际出发区不同,这里曾经也热闹过。航季的变换,航空公司航线的调整,使禄口失去了汉莎航空的南京-法兰克福航班、芬兰航空的南京-赫尔辛基航线等等远程国际航线。如今的禄口只能连接到日本东京、韩国首尔和新加坡这样亚洲的航空枢纽。而较远的地方,比如迪拜国际机场、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和洛杉矶机场,则一定一定要通过浦东、白云等地的转机。
不过现在的禄口也是幸运的,赶上了一个“好时代”。随着空客A321XLR的首飞和投入商业运营,世界民航的发展的新趋势出现了转变。由之前使用远航程宽体飞机执飞洲际枢纽级机场的航线逐渐变为远航程窄体飞机执飞较小级别城市之间的点对点直飞航线。这种趋势的转变,为禄口机场这样的二线城市机场带来了新的机遇。以往,像禄口这样的机场由于客流量和航线需求不足,很难吸引航空公司开通远程直飞航线XLR等远程窄体飞机的引入,不仅降低了经营成本,还能更灵活地满足中小型城市的国际出行需求。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未来禄口机场有机会开通直飞欧洲、澳洲甚至北美的航线,而不再完全依赖传统的枢纽机场转机。这样的航线虽然客流量无法与传统枢纽航线相比,但窄体飞机的运营效率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同时,点对点的直飞航线也能为旅客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提升出行体验。
这同时也需要航空公司的积极合作。对于航空公司而言,调整航线布局、开通点对点的直飞航线是一个需要考虑市场潜力、经营成本和风险的决策过程。因此,规划中指出,禄口机场将会促进加深与基地航司,如东航和深航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支持他们的逐步发展和对新航线的开拓。同时也要争取国际航线的复航和与国际航空公司的联系。
希望与各大航空枢纽之间的合作与新航线的开拓能够进一步“赋能”禄口机场成为新的国际性大型航空枢纽。
《关于加快宁宣铁路、宁杭铁路二通道建设工作的建议》已作为市人大会议建议提交,其中建议:协调省级提高宁宣铁路项目在省市项目中的优先层级,力争在“十四五”内开工建设。
目前宁宣铁路由省铁路办,南京市铁路办负责全线前期工作推进。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5-2027年全省交通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三年滚动推进计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24)43号),南京至宣城铁路计划于2025年9月取得工可批复,先开段为机场段,力争2025年12月开工建设;南京至宣城铁路(全线月。由于涉及相关前置要件的审批、办理,根据项目前期工作整体推进情况,高淳段将与南京至宣城铁路(全线)同步。
作为中国邮政航空和金鹏航空的主要运营基地,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货运业务可谓蒸蒸日上。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禄口机场的货运吞吐量达到了383521.1吨,位列全国第九。这说明禄口国际机场的货运业务在国内比客运更存在竞争力。但同时,规划中提出,机场国际货运区面积偏小且设施陈旧,这为货运业务的逐步发展带来了困难。为突破这些限制,禄口机场正在积极地推进国际货运区的升级改造。根据禄口三期工程的计划,机场将扩建国际货运区(新增南货运区),同时增加货运仓库面积,引入更多先进的货物处理设备,以提升货物装卸和转运的效率。这将有效缓解现有设施陈旧和空间不足的问题,为未来货运量的增长预留充分的保障空间。
在基地航司发展新的国际货运航线(如卢森堡)的同时,禄口机场也希望与更多国内外航司合作,开辟新的国际货运航线年,机场国际及港澳台全货机通航点数量达20个”的目标。
这份发展专项规划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短期目标(未来十年)和长期愿景(至2050年)提供了全面的分析与指导,从机场基础设施的升级到如何更好地辐射和带动周边城市的交通体系发展,都做出了清晰的布局。期待在新的一年里,禄口机场能够稳步迈向更高水平,携手南京城市共同迎来繁荣与辉煌的未来!小编在此祝大家,新年快乐~
日前,山西省大同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席某某上诉案及所涉婚约财产纠纷上诉案的审判长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本案系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审宣判后,鉴于网上存在大量不实信息,法院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回应社会关切,澄清事实。
随着中美贸易冲突的升级,两国之间大宗商品的贸易流向正逐渐发生明显的变化:以大豆为例,分析人士指出,巴西有望进一步巩固中国最大大豆进口来源国的地位。美国大豆种植户警告,美国大豆可能将永远失去中国市场。
“代购中国货”火了,美国网友纷纷求购中国商品,“离境退税”让民众开始算账
据中国蓝新闻报道,随着美国对中国产品征收的额外关税达到145%,许多美国网友开始讨论“打飞的去中国代购商品”的可能性,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美国加州州长纽森(资料图)美国人口和经济规模第一大州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纽森当地时间16日宣布就关税问题起诉特朗普政府。他批评特朗普政府滥用关税政策的行为“违法”,给美国经济导致非常严重混乱和破坏。加州成为全美第一个就关税问题起诉特朗普政府的州。
去年,“DRO-A/B卫星发射异常”的消息引发关注:2024年3月13日20时5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远征一号S上面级发射DRO-A/B卫星,运载火箭一二级飞行正常,上面级飞行异常,卫星未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此次广交会,无论参展商还是境外采购商数量都再创新高。广交会是重要的外贸平台,中国“智造”正在通过这一个平台走向世界。这几天不少参展商拿下大订单,采购商们也采购到不少新产品。吕羽华,是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采购商,中文讲得十分流利,这次他来广交会,关切中国数字技术的发展成果。
玩具业是美国遭受关税冲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指出,对中国生产的玩具加征高额关税,意味着曾经物美价廉的玩具将变成“奢侈品”。美国商务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进口了价值177亿美元的玩具,其中75%来自中国。
山西“订婚案”维持原判,被告获刑3年,审判长答问:处女膜未破裂影不影响罪的认定?#媒体精选计划
菲律宾护卫艇非法侵入中国黄岩岛领海,南部战区警告驱离,正告菲方立马停止侵权挑衅,否则一切后果由菲方承担。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编辑小娄2022年12月29日这天,消失在大众视野许久的央视主持人朱军在社交平台上更新了一则内容。
美国特朗普政府以所谓“让制造业回流美国”为名大打关税战,引发美国内外普遍批评。几次三番对关税政策的“朝令夕改”更是让美国农业界、商界、工业界、政界甚至包括电影行业在内的文艺界感到混乱和恐慌。
接地气的原创自媒体, 记录有温度的城市生活, 每天三分钟,读懂南京城…